国脚踢中甲,阿联酋外援合同五年以备归化
你是否支持放宽中超的外援限制?这将提升联赛质量以及激励本土球员留洋。我们的国家队球员可以去中甲、中乙比赛,从而提高低级联赛的整体水平。让球员与外援竞争,虽然外援的水平普遍较高,但这样的环境将迫使中国球员提升自己的能力,虽然短期内可能导致本土球员市场缩小,甚至出现全外援球队的现象。
为了提升联赛的竞争力,吸引更多高质量外援,调整基础薪资结构,使中等水平球员的收入降低,尽管这对他们有些不利,但能够激励他们努力提升自我。当前,中国球员留洋意愿不高,主要是因为国内的竞争相对较小,且薪水较高,竞争压力也较低,导致他们更愿意留在国内发展。而留在国内的球员缺乏足够的竞争,联赛的强度不足使中国足球在亚洲范围内处于劣势。
想象一下,如果一支球队没有本土球员,球市又会如何?如今连本地球员都极为稀少,球迷的凝聚力将受到影响。此外,如果真的放开外援政策,球队的青训梯队的意义何在?如果年年只注重引进外援,培养年轻球员又有何用?最后,俱乐部的经济实力是否真的能承受住这种发展模式?即便是选择便宜的外援,也无法保证不会出现更多来自国际足联的官司或禁令。
在这个问题上,我感到十分矛盾:既希望能有所改革,又对其后果感到担忧。适度放开外援政策是可行的,但不能完全放开。如果一支球队没有本土球员,原本就踢球的孩子会更少,想要走职业道路的年轻人更是凤毛麟角。
在CBA的案例中,放开外援是否真的有利于联赛发展?不论技战术水平如何,首先要保证底层的建设,要让踢球的年轻人增多,竞争自然会提升。支持外援政策放开后,本土球员如果无法出场比赛就去低级别联赛锻炼,如果机会依然渺茫,便可以转向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教授孩子们踢球。
我建议可以先允许每队注册6名外援,单场比赛允许上场5名外援。目前虽然也能上场5名外援,但因注册限制,实际上老是无法凑齐5名外援。此外,有人可能会提及沙特联赛的案例,但无论中超还是CBA,限制外援的时代本土球员水平逐渐下降,国家队的实力也一直走下坡路。虽然国内球员的出场时间增多,但因为竞争减小,整体水平反而被拖了后腿。
在这个阶段,正是放开外援政策、同时加强规划与青训的时候。未来,一旦国家队需要在中场和前锋位置凑人,可能只剩下后卫和门将,归化政策也只能是权宜之计。在没有放宽外援的情况下,国家队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,不妨换一种思路尝试一次。比如,英超曾经历过全部首发球员没有英格兰球员的情况,并且现在大部分英超球队的外援数量超过本国球员,这并没有影响他们的发展,反而打造了最强、最富有的联赛。
我的建议是放宽年轻外援的限制,20岁以下具备能力的外籍球员不计入外援名额,并且在未来继续在中超踢球的这些球员也不算外援。这样五年后,就能围绕本土球员进行合理规划。西甲有如此多外援,却依然能形成强大的国家队,这是因为基础扎实。而我们当年被所谓的足球领袖误导,认为外援过多与金元足球不利于国家队发展。
我们可以学习阿联酋的经验,外援设置为4+5,20岁以下外国球员不占名额,并确保合同至少为5年,以便日后能够归化。英超有青训报名要求,我们国内也可以借鉴,比如大名单中要求至少2-3名青训球员,这不仅有利于本土球员的发展,也能促进俱乐部加强青训。
改善足球基础设施至关重要,三级联赛的设置显然不够。我们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的国家,指望仅靠几家俱乐部来提升足球水平无疑是痴人说梦。足球本就是一个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运动,若俱乐部经济状况不佳,那只能加强青训建设。看看国外那些富有的强队,其中许多在某一阶段的本土球员数量可能不多,但却有着雄厚的实力,通过引进优秀外援保持竞争力。
在这一点上,Z6·尊龙凯时相信,通过合理的外援政策以及青训体系的提升,我们能够在未来的足球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发表评论